清明|节气民俗与养生!

国学文化 2021/4/1 11:44:49

清明”的含义是气候暖和,草木萌动,杏桃开花,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荣的感觉。此时气候清爽温暖,万物“吐故纳新”,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清明,既有祭奠先人的怀古幽思,又有踏青游玩的欢乐,是一个极富特色的节日。

清明的民俗

踏青

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在宋代踏青之风盛行,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了一幅京都人民游春踏青的热闹景象。

扫墓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最主要的活动内容。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在我国很多分地区,在清明节前几天,会对祖先坟墓培土、修整。及至清明当天,率领子孙在祖坟前,设立香案、备酒食、献花、诚心祭奠,各家各户在门前插柳,表示为逝者的悼念。

寒食

寒食有凄风苦雨,以断火、冷灶为气氛。早时民俗中的断火三日,其实是为了清灶,以新火换旧火。三天不用火,吃冷食以清理肠胃。

插柳戴柳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人家。”人们认为柳可以祛鬼,而称之为“鬼怖木”。清代民间还有“清明不插柳,红颜成皓首”的谚语,说明插柳戴柳已经成为清明时节青年男女的节日必备装饰了。有些地方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时节深受人们欢迎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但会在白天放,甚至夜间也放。夜里会在风筝下或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夜晚闪烁的星星,被称为“神灯”。

清明养生

保持心情舒畅

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通过祭祖和扫墓活动来缅怀先人,寄托哀思,同时又是高血压、精神疾病的高发期,因此避免情绪低落、抑郁,过度悲伤,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舒畅的心情。

换衣不宜过早

清明节前后,因为气候变化多端,早晚温差大,应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体生发,抵御外邪侵袭,才有助于身体健康。所谓“春捂”也是这个意思,直到清明过后,四月中旬才可换春装。

饮食清补为主

清明,正是冷暖空气交替之际,亦日渐趋暖,天气时晴时雨,人体常出现四肢麻痹,在汤品调理中,除了要利水渗湿外,还要适当补益,因而养血舒筋最为重要,饮食宜清淡,不宜暴饮暴食,注意生活规律。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