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 | 小寒已到,冬日正浓,小寒节气习俗与养生

国学文化 2022/1/5 10:17:27

小寒,标志我国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小寒时节,一定要做好日常养生保健和防寒保暖工作,可适当进补和锻炼,改善体质。

小寒养生原则

1、起居要保暖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之一,此时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天气寒冷,则关节痛 、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发病。”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肩颈部、脚 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对于老人家,则在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密切防 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运动宜在日出后

小寒正处于季冬之月,此时阳气潜伏。在精神调养方面,应宁神定志,避免情绪过于 激动,保持心态乐观,莫要劳神忧事。运动项目可以选择长跑、滑雪、跳绳、踢毽子 等。可选择《遵生八笺》里的“十二月坐功”:每晚11时至凌晨3时,正坐,一只手 抱住脚,另一只手抱腿朝头上方用力抬,直到抬不上去为止,左右方向各做三至五次 ,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津液咽入丹田九次。

3、小寒宜调理肾脏温养阳气

虽然此时节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 的放矢。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滋补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注意:今年气温偏高,小寒养生宜平补,切勿补过头。

4、饮食应减甘增苦

小寒因处隆冬,土气旺,肾气弱,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 。所谓“三九补一冬”,但小寒时切记不可大补。在饮食上可多吃芝麻、核桃、杏仁 、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干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

小寒的习俗

1、冰戏

我国北方各省,人冬之后天气比较寒冷。有时候河面结冰厚实,冰上行走皆用爬犁。 爬犁或由马拉,或由狗牵,或由乘坐的人手持木杆如撑船般划动,推动前行。冰面特 厚的地区,大多设有冰床,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竞走的,古代称为冰戏。

2、腊祭

“小寒”是腊月的节气,由于古人会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因此把腊祭所 在的。十二月叫腊月。腊的木义是“接”,取新旧交接之意。腊祭为我国古代祭祀习 俗之一,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腊祭”含意取其有三,一是表示不忘记自己及其 家族的本源,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与怀念。二是祭百神,感谢他们一年来为农业所作出 的贡献。三是人们终岁劳苦,此时农事己息,借此游乐一番。

3、吃腊八粥

小寒节气中另有一项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古籍记载,腊八粥用黄米、白米 、江米、小米、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等作点染, 这些食品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 效。

4、吃黄芽菜

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是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 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以粪肥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 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而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四季都有,不再像 过去那样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担忧。

5、吃糯米饭

广东民谚“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饭驱寒是传统习俗。民间传 统认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利于驱寒。中医理论认为糯米有 补中益气之功效,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适宜。

6、准备年货

小寒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所以小寒到了,也就意味着距离我们的春 节不远了。因此,小寒的时候很多地方年味渐浓,家家户户已经开始忙着写春联、剪 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等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


上一页 下一页